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 参观学习

来源:时间:2023-08-17 18:50:32 阅读:224064

三下乡|西安建大土木工程学院“重走总书记考察路线,矢志古建筑保护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

参观学习

“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古建筑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始终高度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为进一步调研现存古建筑保护情况,将中国历史的文化瑰宝更好地保留在祖国大地,近日,西安建大土木学院“重走总书记考察路线,矢志古建筑保护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前往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对中国现存最高的全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进行调研考察活动。

(图为实践团在应县木塔外聆听讲解)

8月7日上午, 实践团来到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对这座与埃弗尔铁塔、比萨斜塔齐名的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应县木塔进行考察。历经千年烟雨,应县木塔呈现出淡淡的褐红色,虽饱经沧桑,却仍古朴典雅。纵览木塔,塔顶呈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蔚为壮观,与整个塔身协调一致。清风吹来,塔身每层檐下的风铃叮咚作响,此起彼伏,清脆悦耳,随着声波的延伸,穿越千年。

(图为塔身屋檐下的风铃)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木塔的外部结构)

实践团首先从外部结构对木塔进行学习和考察。木塔第一层为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外观是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九层高塔全部用红松木建造,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全塔无钉无铆,使用斗拱54种,共480朵,巧妙地将木质的梁、枋、柱紧密结合成一体。应县木塔历经千年风霜而屹然不动,与其建筑结构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学习途中,实践团详细的考察了木结构的搭建方式,不同斗拱的设计特点,传力途径等设计特点。

(图为实践团学习一层塔顶部不同斗拱的结构特点)

(木塔的转角斗拱)

古色古香,设计精巧,结构复杂,轮廓优美的木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结构,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称赞其为“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察木塔的塔身倾向)

实践团发现木塔的三四层有不同程度的倾斜,通过学习其建筑历史,了解到在1934年当地人误认为塔身明层原有墙体对木塔载荷过大,于是拆掉墙体换成了门窗(也就是木塔现貌)但也正是这次维修改变了木塔原本的建筑结构,直到目前木塔的最大倾斜角已达11.3°。

(图为榫卯结构建造的斗拱)

最后实践团通过学习总结,了解了木塔内部结构的绝妙之处。从木塔的整体结构来看,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柱头间有栏额和普柏枋,柱脚间有地伏等水平构件,内外槽之间有梁枋相连接,使双层套筒紧密结合。并且于暗层中使用大量斜撑,结构上起圈梁作用,从而加强木塔结构的整体性。层层递进,咬合紧密,木构件相互依托,整体衔接完整,南北开门,设有回廊,宏伟壮观,极为罕见,彰显了古人的智慧与建筑理念。

(图为实践团在学习木塔的建造历史)

在应县木塔的考察过程中,实践团与历经近千年的古建筑对话,见证了古人的智慧,领略到古建筑结构的独特魅力,更意识到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加深了对古建筑保护的决心。

重走总书记考察之路,传承保护古建筑资源。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实践团成员将不忘初心,以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坚决投身古建筑保护工作中,为古建筑保护与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与发扬贡献力量。


点赞(16005)
收藏(8618)
图文推荐

顶点财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顶点财富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最新新闻
热门资讯榜